【院訊】11/18法服實務講座—刑法的界線,跨不過的心理門檻

  • 2019-11-21
  • SystemAdmin
政治大學法律服務社於11月18日邀請致策國際法律事務所的黃致豪律師演講。本次演講內容著重在司法與心理學的探討,黃律師表示,在台灣,司法與心理的結合研究非常少,又或者能結合的人並不多。然而司法制度是由人所構建的,儘管在理性的制度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人的感性,即所謂的心理作用、 刻板印象或偏見,但能透過矯正,藉由司法心理學的教育來幫助這個社會。
黃律師透過心理學角度,闡述現行法條制度下的漏弊,帶同學一同探討刑事訴訟程序上有關證據方法的問題。尤其在供述資料與被害者自白的部分,律師舉了許多案例如中央公園五人組案以及歸仁雙屍命案。透過這些案例與律師的解說,使同學了解到多數情況下審檢方對於供述證據的採納度是非常的高的,然而其背後的真偽與公正卻無人繼續追究。
黃律師也以華山分屍案為例,將案件真實姓名地點去除後,請同學思考案件中的證據是否可以將嫌疑人定罪,讓同學去思考社會輿論下一個案件的「真相」是如何被評議的。在不知案件真實名字下客觀地觀察案件脈絡,與將姓名與案件名稱公布後的認知截然不同,也讓講座參與者反思平常在接受媒體的資訊時,自己是否有好好去了解背後的事實脈絡,抑或是被媒體煽動,給予司法壓力?審判者、律師和檢察官是否也會受到輿論影響,因而對嫌疑者產生偏見或刻板印象?
最後黃律師說,未來同學將多數走上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路,希望到時同學可以在執業時想過大家曾一起探討過司法心理的案例,在未來職業跟實務運作時可以多多省思。並叮囑同學兩點,希望未來大家可以謹記;第一點是忘記鯉躍龍門這回事:「就算我們成功當上法官、檢察官或律師,請切記我們不會因為考過國考就等級提升好幾個層次、比別人更厲害更有權力。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我們沒有變。」第二點為知道自己的限制,擁抱其他觀點:「除了學海無涯外,一粒米養百樣人,可以發生的情況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在現行司法實務運作上,我們須謹記自己的不足跟限制,接納不同的觀點與證據,才能改善矯正現今的司法跟社會問題。」
本次講座獲得社員很大的回饋與反思,非常感謝黃致豪律師為本社帶來如此精彩的演講,也期許未來同學能落實在實務運作上,一同為台灣的法治努力!(撰文:劉亭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