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曉丹,〈法律繼受與法律多重製圖:人口販運法制的案例〉,載於《中研院法學期刊》15期(2014年),頁77-137。
2. 王曉丹,〈法意識的概念地圖:從認知模板出發,經由拆解文化圖式到突破法律霸權 〉,載於同氏主編《法律有關係: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台北:左岸出版社,2023年),頁487-514。
3. 寺田浩明著,魏敏譯,〈「非規則型法」之概念——以清代中國法為素材〉,載於《法制史研究》第12期(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頁81-124。
4. 黃源盛,〈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與蛻變〉,載於同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7年),頁3-44。
5. 楊日然,《法理學》(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第四章至第六章。
6. 劉宏恩,〈跨領域法律研究方法淺論〉,收錄於《法文化研究》(台北:元照出版社,2011年),頁99-124。
7. 劉宏恩,〈「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在臺灣法院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中之實踐——法律與社會研究(Law and Society Research)之觀點〉,收錄於《法文化研究》(台北:元照出版社,2011年),頁353-398。
2. 王曉丹,〈法意識的概念地圖:從認知模板出發,經由拆解文化圖式到突破法律霸權 〉,載於同氏主編《法律有關係: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台北:左岸出版社,2023年),頁487-514。
3. 寺田浩明著,魏敏譯,〈「非規則型法」之概念——以清代中國法為素材〉,載於《法制史研究》第12期(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頁81-124。
4. 黃源盛,〈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與蛻變〉,載於同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7年),頁3-44。
5. 楊日然,《法理學》(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第四章至第六章。
6. 劉宏恩,〈跨領域法律研究方法淺論〉,收錄於《法文化研究》(台北:元照出版社,2011年),頁99-124。
7. 劉宏恩,〈「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在臺灣法院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中之實踐——法律與社會研究(Law and Society Research)之觀點〉,收錄於《法文化研究》(台北:元照出版社,2011年),頁35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