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公法碩士生到執業律師之路

  • 2019-03-29
  • SystemAdmin
法學院公法學中心3月21日舉辦『「李澤」、「宣政大」與「與環保NGO秘書長」現身說法:公法碩士生到執業律師之路』演講,由本系畢業學生周宇修、李荃和與林子琳主講。周宇修、李荃和與林子琳都是律師、補教界知名教師,三位鼓勵在場學子,市場越來越需要公法人才,公法學習研究經驗有助於未來執業時所需科際整合能力。
  周宇修選擇念公法研究所、參加國考到留學進修公益訴訟,對於執業律師是否建議有碩士學歷背景,或甚至出國獲得學位,他認為進修更高學位應視自己的興趣,例如他想念人權、公益訴訟,出國留學雖未取得學位但收穫豐富。他認為律師來源應該多元,涉獵機械、專利等其他非法律領域,同時公法背景相當有利跨領域的整合。他說未來想建立法律診所機制,讓事務所與學校交流,增加學生與實務對話,搭起學校到事務所橋樑。
  對於公法組學生畢業出路的擔憂,李荃和說不用特別提補習班,民、刑、公法各組都能當補習班教師。他以自身經驗為例,公法律師不可能僅收公法案件,然而公法組往律師這條路絕對沒障礙,公法背景反而是加分項目,除非是傳統律師事務所只接民、刑事案件,不然偏年輕的事務所避免不了收公法案件,而且市場越來越需要公法人才,公法經驗還能加速沈浸在適用特別法的案件,不用擔心念公法組「沒飯吃」。
  林子琳說,如果心裡有一點想伸張公平正義、想做什麼的想法,公法組是很好的選擇。林子琳碩一時就考上律師,也曾質疑過公法律師之路真的「有飯吃」嗎?以她自己為例,她說手上的公法案件約佔2成多,最多是民事案件,不過公法律師最大的好處是民商法組對公法並不專精,很多律師不會處理行政訴訟,甚至連定性行政處分都有困難,此時便有公法組的空間了。自承誤打誤撞考上律師,卻是一條自己喜歡的路,林子琳說律師工作相對彈性,不須一直坐辦公室,可以常常出去開庭,但卻要常加班到很晚,不管是法官、律師等工作,興趣與工作內容是否與自身相符,她提醒學子必須好好思考。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