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指南伴飛計劃講座第六場 意想不到的跨界之路

【法學院訊】

與會者合影。
圖一:與會者合影。
吳瑾瑜院長致詞。
圖二:吳瑾瑜院長致詞。
指南法學文教基金會王文杰董事長致詞。
圖三:指南法學文教基金會王文杰董事長致詞。
吳瑾瑜院長(左)頒贈感謝狀予陳怡婷學姐(右)。
圖四:吳瑾瑜院長(左)頒贈感謝狀予陳怡婷學姐(右)。
吳瑾瑜院長(左)頒贈感謝狀予王晨瀚學長(右)。
圖五:吳瑾瑜院長(左)頒贈感謝狀予王晨瀚學長(右)。
吳瑾瑜院長(左)頒贈感謝狀予魏正棻學姐(右)。
圖六:吳瑾瑜院長(左)頒贈感謝狀予魏正棻學姐(右)。
本次講者之一陳怡婷學姐。
圖七:本次講者之一陳怡婷學姐。
王晨瀚學長經驗分享。
圖八:王晨瀚學長經驗分享。
魏正棻學姐經驗分享。
圖九:魏正棻學姐經驗分享。

撰文:法律系王津今 攝影:法律系杜孟軒

法學院於 11 月 15 日舉辦本年度指南伴飛天使計劃的最後一場講座,主題為 「法律+:法律人的跨界合作」。此次活動邀請三位校友魏正棻律師、陳怡婷律師與王晨瀚律師,分享他們在跨界合作中的實務經驗與心得。

講座開始由主持人朱德芳教授引言,感謝大家與會參加指南天使伴飛計劃元年的最後一場活動,吳瑾瑜院長則勉勵大家,想像力越大,世界才會越寬廣,指南法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文杰教授則表示,講座宗旨在於提供學生方向,協助減少試錯,今年講座順利成功,指南基金會將持續支持講座的舉辦。

魏律師以家事事件切入,談到與心理師跨專業合作的經驗,並介紹「療癒式司法」。她指出,於公,跨界合作有助於處理高衝突家庭問題、降低對孩子的傷害;於私,律師亦能藉由與心理師的合作,提升面對當事人情緒與工作效率。魏律師強調,協商與溝通是處理家事問題不可或缺的環節,她建議大家可多關注調解在家事案件中的重要性,透過在學期間相關課程,或者執業後參與公會進修,強化調解的專業知識。

陳律師則分享,其地政士資格如何為其帶來更多職涯機會。她提到,學生時期保持開放心態、出社會後參與公會活動與跨領域合作,整合跨界資源,讓她能得以建立品牌與口碑,案件從最初單純的不動產案件,到現在可提供財富傳承的規劃,也因為客戶的信賴,可進一步宣導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更好地擴大法律服務對於客戶的助益。

王律師分享勞資相關案件的跨界經驗,鼓勵大家不要自我設限。他指出,有試就有機會,跨界往往能創造意想不到的收穫。王律師也提到人脈的重要性,建議大家透過社團與活動累積資源,並善用課程進修機會。並強調在學階段不需思考是否與未來工作相關,因為早期累積的人脈與經驗往往會在未來發揮作用。

講座最後開放提問,三位講者提到職涯過程中難免遇到撞牆期,但持續學習、勇於探索是很重要的,透過跨領域的合作,可以找到理念相近的合作夥伴,並且在競爭激烈的法律服務市場中,提供客戶更完整的解決方案,這樣案件自然會多起來。三位學長姐也建議大家,在學期間可多接觸不同領域的課程,參與社團或者競賽等活動,並且持續培養外語能力,政大各項資源都很豐富,學弟妹們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透過這些活動,不僅有助於同學們發掘自己的特質與熱情所在,也是律師事務所找人才的重要參考。

主持人朱德芳老師總結時提到,從這些學長姐們身上,可以看到他們熱情與樂於分享的人格特質,不自我設限,並且重視法律人生的長期經營,而非眼前利益。指南伴飛天使計畫元年的六場講座順利圓滿,非常感謝每一場次主講學長姊們,也感謝大家的參與與提問。明年度,法學院將持續推動指南伴飛天使計畫,我們歡迎在校生與畢業院友一同參與。我們明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