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政大勞社法中心30週年研討會圓滿落幕

【法學院訊】

郭明政教授的專題演講。
圖一:郭明政教授的專題演講。
第一場次結束,林宏揚教授、單鴻昇助理教授、郭明政教授、張義德副教授及林炫秋副教授的紀念合影。
圖二:第一場次結束,林宏揚教授、單鴻昇助理教授、郭明政教授、張義德副教授及林炫秋副教授的紀念合影。
第二場次結束,孫迺翊教授、林沛君副教授、張桐銳教授、洪瑩容副教授及吳姿慧教授的紀念合影。
圖三:第二場次結束,孫迺翊教授、林沛君副教授、張桐銳教授、洪瑩容副教授及吳姿慧教授的紀念合影。
下午場的茶敘熱絡,與會者踴躍交流。
圖四:下午場的茶敘熱絡,與會者踴躍交流。
第三場次結束,侯岳宏教授、邱羽凡副教授、林佳和副教授、蔡壁竹博士生及林谷燕副教授得紀念合影。
圖五:第三場次結束,侯岳宏教授、邱羽凡副教授、林佳和副教授、蔡壁竹博士生及林谷燕副教授得紀念合影。

撰文/黃中昱;攝影/許筑蘋

2025年9月13日(六),本院勞社法中心在新落成的法學院一樓富邦法學講堂舉行「勞社法中心成立30週年研討會」,邀請許多政大畢業的學長姐與會演講、對談。活動由吳瑾瑜院長及張桐銳教授開場致詞,提及中心數十年來的穩健發展,也勉勵師生持續在學術及公共政策上回應社會變遷。

專題演講由國立政治大學郭明政教授及前校長主講「台灣——福利國家的典範與歧路」。教授指出,社會法是維繫經社制度穩定的基石,可謂「強者的法律」。隨後,教授檢視並批判歷年政府在社會法制度上的盲點,再以法律教育及職涯發展為例,提醒青年學子走出名利的窄巷,將專業能力運用在制度改善。

上午場的兩個議題,由分別聚焦在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的「延後退休」與「就業促進」,由郭明政教授主持。前者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的林宏陽教授討論「部分年金」的制度定位,透過歐陸各國的法制比較,在不削弱老年基本保障的前提,得透過部分請領及部分退休,實現延續勞動力;與談人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單鴻昇助理教授從由財產權保障、誘因設計及對青年機會的影響方面,提出討論。後者由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張義德副教授以我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與日本高年法為軸,從年齡歧視禁止、屆齡退休規制與繼續僱用制度三面向,分析高齡社會下就業的法制配置。與談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林炫秋副教授除針對退休制度及就服法適用範圍提問外,亦有建議未來可納入新進實務見解進一步討論。

下午場則轉入AI及勞動法議題,由張桐銳教授主持。首先,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林沛君副教授以「AI自動化篩選與平等權保障」為題,表示科技並非中立,若以帶偏差的歷史資料訓練模型,容易在招聘過程中產生差別影響(disparate impact),對平等權構成系統性挑戰;與談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孫迺翊教授則強調,AI應作為輔助而非替代,公私部門均須建立可說明、可救濟的程序。接著,由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洪瑩容副教授以人力資源分析、演算法管理及任務自動化為主軸,盤點AI在招聘與職場管理的應用風險;與談人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吳姿慧教授借鏡德國法指出,除了雇主導入AI時,須提供充分資訊並諮詢以外,若將AI當作人類主管,企業結構必定受影響,應注意工會的參與,以承接新風險。

茶敘後的場次,由勞社法中心主任林佳和副教授主持。起先,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蔡璧竹博士生報告法國長照法制下「家庭照顧者」的法律地位,梳理APA(高齡者個別化自立支援給付)與PCH(障礙補償給付)的並行架構等權利組合,兼顧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雙重需要;與談人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林谷燕副教授從本土制度連結與財源設計回應,提出強化照顧者支持的路徑。最後,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邱羽凡副教授聚焦「數位年齡主義」,以求職、績效考核、工作分配與解僱等節點,呈現演算法如何放大年齡偏見;與談人侯岳宏教授從程序和證據面補充監理、救濟的具體作法。

全日活動在熱烈交流中圓滿落幕,展現中心公共性及跨域性的學術能量,回應社會變遷帶來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