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訊】
![]() |
圖一:許政賢院長開場致詞。 |
![]() |
圖二:刑法中心教師代表楊雲驊老師致詞。 |
![]() |
圖三:何賴傑老師接受學生代表獻花。 |
![]() |
圖四:何賴傑老師與師母(前排中)與本院教師及來賓合影。 |
![]() |
圖五:何賴傑老師致詞。 |
![]() |
圖六:全體來賓合影。 |
撰稿:陳怡萱 攝影:鄭中誠
恩師之榮退.脈動之永續——2025年3月14日這一日是本院刑事法學中心第30屆刑法週,亦是刑事法學界泰斗何賴傑老師六秩晋五榮退儀式。
儀式首先由許政賢院長拉起帷幕,許院長在開場致詞中先提及大家務必購入<臺灣刑事法新世紀脈動──何賴傑教授六秩晉五榮退祝賀論文集>一書,因為此書必定會成未來刑事法學界歷史性的紀錄,日後洛陽紙貴為必然。許院長也提到,非常懷念自己的恩師楊建華老師授課時總是聲如洪鐘,在許院長來到政大時竟也發現了這樣熟悉的聲音,一探究竟才知原來是何老師正在授課,讓他頓時備感溫馨。
楊雲驊老師也回憶起自己在大學時代即耳聞何老師才華洋溢,但因學長適逢出國故尚未能見到廬山真面目,自己在前往德國讀書後才有機會和何老師有深度交流。楊老師有次在德國時與何老師公子閒聊時,曾聽到何老師讀書到雙眼出血,大吃一驚,關心之後才發現原來其實是輕微感染,讓楊老師擔心了一下,由此可見何老師對學術研究投入熱情的程度。
謝如媛老師、李聖傑老師、陳志輝老師、林鈺雄老師也相繼發表致詞,感嘆彷彿真實地見證了一位卓越法學教授的輝煌教學生涯,不僅傳播刑事法的知識,亦塑造了無數學生的品格,實為難能可貴的社會學家典範。黃士軒老師與廖宜寧老師則發表感謝何老師在中心事務上以及對於後輩教師們古道熱腸地照顧,以及刑事法中心組遊時與何老師愉快的交流,對於自己來說能夠有這樣溫暖的長輩,是後輩們極大的幸運。
在終場時,王士帆老師感激何老師為自己撰寫全德文推薦信以在出國前成功申請德國獎學金,以及在回臺尋覓教職時的鼎力相助。何老師在科技刑事法上的敏銳與專業度堪稱先鋒,早在數十年前即有撰寫科技偵查方法之文獻,讓王老師大感佩服。王老師也展示數張何老師年輕時與門生們出遊的英氣相片,與會來賓有機會一窺何老師早年的翩翩風度。
接著,陳昭龍律師分享自己研究所求學時一路上的酸甜苦辣,尤其在要選擇留在臺灣成為執業律師或前往德國成為學者的分岔路口上徬徨。何老師的指導風格為樂於在平等地位上與學生將真理越辯越明,而非站在制高點行一言堂模式,讓自己萬幸選擇了何老師做為指導教授。憶起學生時代作為中南部孩子,何老師與師母經常在逢年過節招待門生們一同慶祝,將在異鄉求學的指導學生們視如己出般照顧呵護,使在場諸位無不為之動容。
尾聲時,何老師回首望去,自2000年任教於本院25年間以來,教學生涯如同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中「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何老師視學生為自己最重要的資產,希望各位如同<莊子.內篇.大宗師>般與自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四分之一的人生重量有如何,何門師生舐犢之情的重量就有如何。雙方最後就在感恩之中互道珍重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