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訊】
![]() |
圖一:院長致詞。從左至右為李蔡彥校長、許政賢院長、葉啓洲副院長暨系主任。 |
![]() |
圖二:左為王曉丹教授,右為地政系李明芝助理教授。 |
![]() |
圖三:王立達教授報告,右為台大新聞研究所林照真教授。 |
![]() |
圖四:戴瑀如特聘教授報告與線上參與的社工系林明聖副教授合作之研究。 |
![]() |
圖五:劉定基教授報告,左為資科系劉昭麟教授。 |
![]() |
圖六:主持人、報告人及與會嘉賓們。 |
撰文:駱渝璇 攝影:駱渝璇
本院於2月14日舉辦法學院「跨領域研究交流座談」,以法學院現有之跨領域研究合作為主題,探索其中之助益與挑戰。座談會由本院院長許政賢教授、副院長暨系主任葉啓洲特聘教授主持,並邀請本校李蔡彥校長一起參與,分享由四組法律學者與其他領域學者共同進行課題的研究成果,拓展未來可能之跨院研究方向與主題,強化彼此間的交流。
首先由許政賢院長致詞,院長為各位與會嘉賓介紹本次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們,分別為本院王曉丹特聘教授、地政系李明芝助理教授、本院王立達教授、台大新聞研究所林照真教授、本院戴瑀如特聘教授、社工所王明聖副教授、本院劉定基教授、資科系劉昭麟教授。許院長期許藉由八位學者分別介紹與法學結合之研究,展現跨領域合作的互動過程與初步成果。
第一組由王曉丹特聘教授與李明芝助理教授共同進行之原住民(族)權利研究。王特聘教授認為基於法學既有之概念與研究方法,將提高法學跨領域整合之難度,然而因法律對社會造成之影響力,法學跨科際整合勢在必行。因此法學跨科際整合最關鍵的問題應在於方法論,討論如何面對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之碰撞。李助理教授則指出原住民跨領域研究,著重於如何自原住民主體之角度出發,例如:如何將原住民文化及知識,與法學相互融合之挑戰。此外,兩位教授也提到跨領域研究面臨之困境,包含不同研究領域之間的對話、缺乏跨領域的支持系統等。
第二組係王立達教授與林照真教授研究之「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之問題」,弭平因平台興起所導致的媒體衰敗困境。該問題主軸在於政策制定,而兩位老師透過研究的基礎,積極參與相關草案的訂定。王教授分享於整合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彼此支持合作的研究者,共同面對來自他方領域的挑戰,並建立一致的評價標準。林教授則指出,跨校、跨院的合作,能彌補過於執著單一領域的漏洞,針對需涉及不同領域的新興議題,跨域合作能更全面、有效率的進行研究。
第三組為戴瑀如特聘教授與王明聖副教授介紹高齡化社會議題。高齡化議題本身即具有跨領域性質,法學上可能涉及民法、刑法等不同法領域,在其他專業方面則可能涉及社工、心理等。戴特聘教授介紹,本研究以高齡化法制研究中心為基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邀請院內學者們分享各自就高齡化議題進行之研究,第二階段與院外學者跨領域交流,第三階段計畫與校外單位進行合作,產生實質影響力。而透過與社工系、心理系的專家合作,能增進不同領域的知識,使制度能夠更貼近合理之結果。王副教授則分享於高齡議題中,可能涉及之虐待、剝削等問題,與法學跨領域結合之經驗。
第四組由劉定基教授、劉昭麟教授分享「TAIDE(司法)/AICoE計畫參與可能性」。劉定基教授提出,近年來AI議題興起,本院開設了人工智慧與法律的課程,結合院內11位老師就不同法領域探討AI對法學帶來的新挑戰。此外,課程也與資科系劉昭麟教授合作,讓資訊學院與法學院的同學們能進行跨領域的學習。未來也將蒐集課程內容、研究成果進行出版。劉昭麟教授則以多年來與法律學者合作的經驗進行交流,例如:以資訊科技整合過去針對詐欺等特定案件的判決等。
最後李蔡彥校長感謝與會學者精彩的分享,期許本校能創造友善的跨領域研究環境,透過更完善的政策,不論是在學生的修課,抑或是學者們的研究,都能鼓勵師生們跨越領域的門檻,有更多元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