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曉丹,〈法律解殖之路——原住民族的主權敘事重構與法律多元轉向〉, 《中研院法學期刊》,35期(2024年),頁1-67。
2. 王曉丹,〈法意識的概念地圖:從認知模板出發,經由拆解文化圖式到突破法律霸權〉,載於同氏主編《法律有關係: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台北:左岸出版社,2023年),頁487-514。
3. 王曉丹,〈「性自主」再定位 ——動態關係自主的法理轉向與性侵審理實踐〉, 《台灣法律人》,43期(2025年),頁114-137。
4. 寺田浩明著,魏敏譯,〈「非規則型法」之概念——以清代中國法為素材〉,載於《法制史研究》第12期(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頁81-124。
5. 黃源盛,〈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與蛻變〉,載於同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7年),頁3-44。
6. 黃琴唐,〈情理法的融貫-清代中國的裁判理念及其當代思辨〉,《法制史研究》,39期(2022年),頁313-354。
7. 楊日然,《法理學》(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第四章至第五章。
8. 劉宏恩,〈中譯導讀:不只是美國法律史,也是美國社會生活史〉,收錄於Lawrence M. Friedman原著,劉宏恩、王敏銓譯注,《美國法律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6年),頁7-24。
※ 以上參考資料若有蒐集上的困難,請連絡政大法學院基礎法學中心:nccufunlaw@gmail.com
2. 王曉丹,〈法意識的概念地圖:從認知模板出發,經由拆解文化圖式到突破法律霸權〉,載於同氏主編《法律有關係: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台北:左岸出版社,2023年),頁487-514。
3. 王曉丹,〈「性自主」再定位 ——動態關係自主的法理轉向與性侵審理實踐〉, 《台灣法律人》,43期(2025年),頁114-137。
4. 寺田浩明著,魏敏譯,〈「非規則型法」之概念——以清代中國法為素材〉,載於《法制史研究》第12期(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頁81-124。
5. 黃源盛,〈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與蛻變〉,載於同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7年),頁3-44。
6. 黃琴唐,〈情理法的融貫-清代中國的裁判理念及其當代思辨〉,《法制史研究》,39期(2022年),頁313-354。
7. 楊日然,《法理學》(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第四章至第五章。
8. 劉宏恩,〈中譯導讀:不只是美國法律史,也是美國社會生活史〉,收錄於Lawrence M. Friedman原著,劉宏恩、王敏銓譯注,《美國法律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6年),頁7-24。
※ 以上參考資料若有蒐集上的困難,請連絡政大法學院基礎法學中心:nccufunlaw@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