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商業需要創意,但法律講求規範 商業律師必須掌握時事與趨勢,找到解決衝突的方法

  • 2023-05-19
  • 林侑儒
盧偉銘照片
盧偉銘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公司法法學碩士、美國賓州大學法學碩士,台灣大學法學士,中華民國及美國紐約州律師。現為惇安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商業需要創意,但法律講求規範
商業律師必須掌握時事與趨勢,找到解決衝突的方法


攝影=蔡祖芸

政大法學院卓越的師資陣容和國際化課程,讓盧偉銘律師深入了解企業經營及商業領域與刑事規範的密切關係,開啟了鑽研公司法的契機。盧律師認為「商業需要創意,法律講求規範」,兩者經常產生對立,一個充滿創意但可能與法律產生衝突的交易行為,也代表可能面對更高的刑事風險。

過往學界認為民法與刑法是涇渭分明的兩門學問,然學生時期的盧偉銘律師注意到,實務上涉及民、刑法規範交疊的情況並不少見,似未受到關注,於是1995年進入政大法研所刑法組就讀後,遂以商業及證券交易中涉及之刑事責任作為主要的研究領域。

感念政大提供優質學習環境

回溯在政大的時光,盧律師記憶猶新地說,當時大學甫畢業進入法研所就讀時
距離國考僅剩四個月,除面臨課業的壓力,也擔任老師的研究助理,他特別感念學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並讓研究生無論遠近皆可以選擇住校,於是「每天以法學院為中心,從研究生宿舍、法學院到中正圖書館,三點一線來回」,得以專心地研究學問同時備考,並結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生戰友,最後也順利於忙碌中考取律師。盧律師打趣地說,那時法學院位在半山腰的季陶樓,往返於校園內「忙完了一天也等於爬了一座山。」聽聞法學院即將有全新的院館,盧律師表達他無比期待的心情,願法學院能成為學界與業界介接的平台,除為實務界培育英才,並透過實務界協助學生進入法律產業,也需要在其他各方面相互提供資源,將點連成線,再形成完整的法律產業生態圈,法學院在這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國際觀和語言力是法律人不可或缺的戰鬥力

法學院歷來優良的師資陣容,不僅開拓盧律師的視野,亦促使他反思法律人可以扮演的多樣性角色。盧律師提及當年修習時任貿易談判代表的蔡英文老師開設的國際貿易法課程,全英文的授課方式令他驚醒,法律系學生普遍不重視的外語能力,勢必成為拓展國際視野的阻礙;此外,段重民老師講授英美法下的刑事法,開啟其在證券交易、併購等商業交易,與刑事規範交錯領域的興趣及關注,並決定前往美國繼續深造。

盧律師於美國學成後順利通過紐約州律師考試,也希望能有近距離的實務經驗,美國當地的事務所每年雖有開放給美國JD學生實習機會且待遇極優,在美國學生間已是相當競爭,對於沒有地緣關係背景的外籍碩士生而言則極少有機會。然時值亞洲經濟及美國跨足亞洲法律業務開始蓬勃興起,盧律師偶然接觸到某間當時在紐約前十名的國際律師事務所,正準備拓展在亞洲的業務,因此主動表示即便不計報酬也願爭取實習機會,正巧該所當時即將處理一件亞太區域的併購案件而需要借重其背景,因而順利得到與其他美國學生一同實習的機會及同等待遇,是該所首次收受外籍研究生參與實習,也使其有隨同紐約資深律師參與跨國案件處理的經驗。這件事讓盧律師感悟到剛出社會的法律人,首要考量是如何累積經驗與開拓觸角,如果忙著計算利益得失,可能就錯過後面隨之而來的好運氣。

勇於拆框,為弱勢積極倡議修法

從事法律實務多年,盧律師不甘於當一名被條文囿限的法匠,而是希望選擇勇於突破、拆解框架,鼓勵法律人積極參與法律制度的創新與修正,而不是僅在現有規範中尋找出口。雖本身為商務律師,盧律師鼓勵法律人多運用其法律資源積極參與公益,訪談中談及其某次聽聞經歷童年被性侵害的被害人,因法定代理人礙於顏面及其他理由沒有替未成年之被害人提告,致錯過侵權行為短期消滅時效,待被害人成年後已無法追訴,令盧律師有感現行法制度的缺失,於是積極奔走倡議修正民法相關規定,並促成多位立法委員的認同參與連署,目前法案已在立法院準備進入二讀的程序。

盧律師建議欲往商業法律發展的學弟妹們,在求學階段便可以開始累積外文能力,以利將來對國際時事及產業趨勢的掌握,他並提醒:「法律是商業交易的基本遊戲規則,一定不能跟社會脫節。」另外,過往訴訟與非訟領域壁壘分明,然現今發展下,律師將體認「商業需要創意,法律講求規範」兩者間經常是對立的,一個充滿創意但可能與法律產生衝突的交易行為,代表可能面對更高的刑事風險,究竟有無違反法律規定?還是在規避僵化落伍的法律窠臼?即便與過去相同或類似的交易行為,解決方案經常不是單一絕對的,而是動態地隨時代隨階段改變,也未必能在書本或實務判決中找到解答,但這正是從事法律工作有趣之處及律師的價值所在。(本文刊載於《政大法訊》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