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擁有多元思考能力,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陳昭龍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現為甄明法律事務所律師。專長為民商公司法案件、經營權案件,參與處理過諸多上市上櫃公司經營權案件,也曾在今年受派任長榮航空董事。
擁有多元思考能力,
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撰文=鄭中誠 攝影=蔡祖芸
由於剛好經歷台灣刑事法與憲法的轉型時期,陳昭龍律師的碩士論文選擇研究刑事訴訟法,並自許日後能成為研究學者,卻在許多偶然的串接下,成為了專攻民商法領域的律師。
「政大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地方。」陳昭龍律師強調。上了大學,他發現大學老師不同於高中老師打分數不容置疑,反而於考試後開放學生與之爭取成績。而研究所時期專題討論式的課程,更讓陳律師徜徉在辯論之海,與同學、與老師都能分享及交換彼此的想法。辯論習慣的養成也影響了他執業時與客戶的互動,「我要跟你討論,你可以跟我爭取」是陳律師與客戶相處的模式,而這深深受到政大法律系的影響。
「法治斌老師、許玉秀老師、何賴傑老師,」陳律師細數起令他印象深刻的老師,但不僅止於這些,「老實講,政大的老師影響都很大。」
難忘政大後山,大自然中紓壓、讀書、交流
同樣令陳律師印象深刻的還有政大的自然環境。「政大後山是很有趣的地方,因為要爬山,爬了就累了,心也靜了。」在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陳律師與其他「很苦的」法律人會相約走上通往樟山寺的飛龍步道以釋放心中的壓力。他也會乘著晚風從宿舍開始,沿著環山道跑到山下校區再回到宿舍,「現在的體能一部分就是當時培養的。」除了校內,比樟山寺再更深山的杏花林、貓空,都有陳律師的足跡,「當時還沒有纜車,整個貓空其實是蠻幽靜的。」除了健康的效用,政大後山也是政大人學習的地方,陳律師回憶起研究所時會利用走回宿舍的路程與同學討論報告,「很多想法、觀念就是在這個時候討論出來。」也會有老師安排一堂課去爬山,爬到山上讀書、在喝茶的地方討論作業。
懷抱學者夢,偶然跨入民商法領域
「碩士論文研究刑事訴訟法是一個很偶然的情況。」陳律師求學時,民商法並非弱科,然而當時剛好台灣的刑事法與憲法正在轉型,第一次選總統、刑法一百條的修正、交互詰問制度的引入以及令狀原則的採行,「高中時鬧的很大的是檢察官去搜索報社,後來檢察官的搜索權就不見了,我們就覺得很奇怪,如果檢察官是應該有搜索權的,那怎麼能取消,如果沒有,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都這樣規定?」這些轉變都引起了他的興趣,「自然而然的覺得自己應該要去讀一個正在改變的東西。」
當完兵後,回到政大讀研究所,當時有著學者夢的陳律師選擇自白作為碩士論文的題目,「那時候想以後專門來研究被告。當時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後來都做不到的啦!」陳律師笑著說。「走到民商事法,也是偶然。」開始執業之後,因為刑案被告通常喜歡找年紀較長的律師,又因為一開始待的律師事務所主要承接經營權、股東會、公司法等案件,理所當然的對這一塊變得熟悉,成為了專攻民商法領域的律師。
建議學弟妹選擇喜愛的領域,才能如魚得水
「環境來了,你就遇到了。」儘管生活被許多偶然串接,但這並不表示它們沒有意義。研究所畢業後擔任許玉秀大法官的助理時,陳律師了解到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每個人思考的方式如此不同,也使陳律師擁有多元的思考,更能接受個人的不同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談到給學弟妹的建議,陳律師認為學弟妹要為自己喜歡的事設定目標並且努力達成,但如果真的不喜歡,要適時的轉換跑道。「記得看過一個影片是加州大學教授解釋不要作弊的理由,我覺得講得很好,理由就是不要讓自己在一個自己不熟悉、不頂尖、不能處理的領域一直混下去,因為這樣很痛苦。」不喜歡的領域,就算用盡辦法,終究無法如魚得水。但陳律師也強調法律的訓練仍然是重要的,不僅能夠增進處理事情的能力,對於未來喜歡的工作也會有幫助。(本文刊載於《政大法訊》第11期)